一、新一届党委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特色、有实效,党建工作获好评
成功召开学院党员大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党委以“11394”行动方案将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即“保持1个追问,遵循1个原则,3层级任务清,9专题学到位,查问题坚持4对照”。学院风清气正、和谐进取,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刚同志检查学院党建工作时给予充分肯定。
二、张阿漫入选国家级人才,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硕果累累
张阿漫等3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韩端锋入选海洋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玉民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和“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郭春雨获评“全省优秀教师”,庞福振入选“龙江学者”青年学者。新增国家重要学术组织任职、国际期刊编委十余人。数字和智能船舶创新团队、船海结构物载荷与响应创新研究团队、海洋机器人技术创新研究团队入选“黑龙江省头雁团队”;新增环境载荷与结构强度“兴海”学术团队。
三、新增国内首个海洋机器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拓展新领域
3月,教育部公布2018年度本科专业审批结果,学院申报的海洋机器人专业获批。海洋机器人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主要涉及水动力分析、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新专业依托机器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推动海洋机器人研究的快速发展,打造海洋机器人专业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所需高端人才。
四、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启用,回归人才培养初心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成,2019版正式启用。新版方案在培养目标上面向国防建设需要和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在毕业要求上对标专业认证标准,在课程体系上对标国际一流,加强创新实践训练和能力素质培养,实现本研贯通。年内完成省级教改立项7项,20余位教师参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录制。
五、主持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工程学科研究方向与关键词修订研讨会,学科与支撑平台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
主持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工程学科研究方向与关键词修订研讨会,国内涉海高校、研究所共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实现海洋工程(E11)学科代码单列,梳理E11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科技部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联合实验室、教育部“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极地技术与装备黑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
六、师生29件成果参加国际海事展,科研产出逐年攀升
学院师生29件成果参加2019年中国国际海事展。12月6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午间新闻》两次以1分30秒报道“海上智慧能源岛”“极地气垫破冰运输船”“水下摩托艇”3个项目;12月7日,《晚间新闻》再次报道“数值水池”项目。年内,学院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十三五”每年均斩获省部级一等奖;发表SCI近200篇,其中高被引论文约占10%;专利授权百余项。张阿漫教授获“腾讯科学探索奖”,庞福振教授获“省青年科技奖”。
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学校首位,基础研究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能力显著增强
年内,学院科研经费总额、新立项科研项目经费总额均达2亿余元。获批高技术远洋客船网络化服务、海上浮式风电、中型邮轮、基础加强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0项,立项率30%,其中重点项目1项。基金立项数量与质量稳居学校首位。
八、承办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立德树人抓牢抓实抓成效
8月,学院承办第八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2019年国际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邀请赛;60家国内外院所1600余名师生641件作品参赛。全年获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奖励70余项。开展“观海论道”系列育人活动,邀请“蛟龙号”潜航员张奕等开展专业教育讲座,赴嘉兴南湖、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国际海事展,以及船海领域大院、大厂、大所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学院系全校唯一一个升学率连续5年提升学院。20150115班获“省五四红旗团支部”,1人获“全国水利之星奉献之星提名奖”。
九、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国际合作步伐稳步加快
举办第四届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会议(ICNAME2019)、第二届船海流体动力模拟国际研讨会(IWMHM2019);获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3项。与葡萄牙里斯本大学联合申报创新人才国际合作项目获批;与葡萄牙、新加坡等国高校建立国际交流长期项目2个。学院119名学生分赴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挪威、葡萄牙等16个国家开展国际交流;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船舶专业师生一行32人来校实习交流。
十、《邓先生,90岁生日快乐》累计点击量10万+,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邓先生,90岁生日快乐》推文,在学校、学院、中青报、大学生在线等新媒体平台累计点击量达10万+,被《生活报》整版转载;学院微信公众号获评“学校优秀新媒体平台”;《初心•潜心》《从船舶工程学院走出的三位“驭龙人”》《“悟空”探海》《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盛况撷萃》《瓦西里在哈工程》等视频在线上线下多平台推出;启动院史撰写工作;青年师生参与制作的《船人故事船人讲》系列推送获得师生校友广泛参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