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前身系1953年创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造船科。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和海洋开发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7年,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并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国际评估获评“世界上该领域最有实力的学科之一”。
学院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具有正高级职称46人、副高级职称7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0人,柔性人才7人,海内外兼职(客座)教授19人。共有博士生导师70人(含兼职10人),硕士生导师128人(含兼职21人)。近5年,年均科研到款2.4亿;师生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专著40余部;5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学院目前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机器人”3个本科专业,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水利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力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机械”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防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试点改革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水下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海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联合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极端海洋环境波动场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 ,复杂动力学与控制GF科技工业创新中心 、工信部极地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
2014年获批科技部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15年牵头成立首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国际组织ICNAME,2018年获批教育部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9年获批科技部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联合实验室。近5年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10余次。
学院与国外多所国际知名大学有着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有国际船级社及国内造船企业和研究院所等9家单位在学院设立专项奖学金。近5年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近20人次获“最美大学生”“大学生年度人物”“自强之星”等国家级荣誉,多次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比赛中获奖,年均获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励130余项。学生就业率始终在95%以上,本科生升学率超65%,超70%毕业生在船舶工业和国防系统内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