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English    
师资队伍

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所——智慧水利与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团队

  发布时间:2022-02-23  浏览次数:4858

一、团队简介

 智慧水利与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团队是水利工程和海上新能源学科方向的综合性教学与科研团队。团队承担本科、硕士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开设包括本科、硕士课程20余门,目前已形成面向智慧水利和海上可再生能源领域,教学与科研并重、以基础科研促进技术进步的服务理念。

近年来,团队依托“水力发电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工信部船舶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50余项。先后完成了黑龙江水系近百座民品、港口码头、航道、修造船厂、通航建筑物的规划、研究、设计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高倍引论文3篇,SCI检索80余篇,出版教材1部,学术专著8部,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或参加的项目获省部级奖项8项。

二、研究方向

1.水运工程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技术

开展沿海港口、航道工程,内河航道、航电枢纽、船闸等水运工程结构物的设计与优化,结合GIS可视化技术和BIM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方法,建立三维虚拟仿真场景,研究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造及后期运维的智能动态管理方法,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

2.河海工程智慧孪生管理技术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优化算法,将数字孪生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神经网络预报技术和结构分析技术相结合,研发基于数字孪生的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实现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及潜在风险预警。

3.海洋可再生能源高效能量转换技术

开展波浪能装置和潮流能装置和浮式海上风力机装置的流体、结构以及耦合动力学特性以及系统控制技术研究,包括解析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研究波浪能装置-防波堤集成设计方法,建立海洋能装置高效能量转化技术,评估装置能量俘获特性和生存特性,旨在推进波浪能和潮流能和海上风能资源开发。

4.海洋可再生能源高性能载体优化技术

聚焦海洋能装置-海工结构物的集成设计应用研究,通过开展海洋能装置集成于载体的全耦合水动力分析及试验,从水动力学角度揭示集成系统的运行机理,并建立快速准确模拟集成系统耦合运动的数值计算方法,以期推进海洋能装置的应用。

三、特色优势

以立足黑龙江水系,面向海洋强国战略,以智慧水利、冰区工程和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为新引领,在贡献中谋求学科发展。学科各研究团队秉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坚持“顶天立地”的研究理念,学科团队既重视现代科学和技术前沿研究,不断创造国内外高水平成果,同时将学术成果服务国家利益、创造社会财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四、工作实验条件

团队依托港航综合实验室(力学基础实验室)下设流体力学实验室、结构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以及港工波浪水槽和泥沙水槽,可提供良好的实验设施和实验条件。港工波浪水槽和泥沙水槽可进行河流海岸动力学方面的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具备制作、测试海工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能的一整套设备和仪器。拥有(108×7×4m船模拖曳水池、国内第一座(8×1.7×1.5m水平型循环水槽、可模拟风浪流联合作用的(50×30×10m海洋工程深水池、工程结构(200t级静动态)实验室等大型试验设施,实验室配有各类硬件设备和测试仪器;如水动力及系泊系统(FluentCFXHarp,HydrostarArianemosis)、立管(Shear7Abaqus)和平台结构(AnsysMARCNastran)等专业计算软件,以及自行开发的垂直轴和水平轴叶轮设计及性能载荷分析软件。优越的科研实验环境可为教师进行水利工程和海上新能源相关基础研究和前沿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拖曳水池

海洋工程深水池

五、团队文化

团队以“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文化建设主线。每年组织老师、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国际交流,选派学生参与各类国际会议、国际展览,组织师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科创、实习活动。同时每年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老师、同学们劳逸结合,感受到团结、互助、和谐、包容的团队文化。

 

 

 

 


0451-82519910
版权所有 © 2015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    管理维护:船舶工程学院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船海楼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    邮编:150001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