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工程技术研究所包括深海工程技术学术团队—,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团队,海工基础与智能航道研究团队三个团队。
研究所瞄准21世纪海洋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依托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引进国内外海洋工程技术领域优秀人才,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开展海洋平台(固定平台及浮式平台)设计及分析和海洋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海上风能)利用的科学研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缩短我国深海工程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为中国海洋工程,特别是深海工程油气钻探、开采和生产储运关键技术以及装备的开发、海洋能利用,提供一流的人才、学科和技术支持。
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浮式平台结构与性能、定位系统、立管及管线系统、海洋环境动力学、水下基础及生产系统、模型试验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高效能量转换系统、海洋可再生能源高性能载体系统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优化研究、水利与河海工程设计与建造技术、智能航道技术研究。
每年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0余人,青年教师出国合作研究或进修年均1人次,引进海外博士2人。
“十二五”期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4项,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1项,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4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5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基金1项,其他项目10多项。掌握了深水平台总体性能、立管、定位系统、结构分析、模型试验等关键技术。“十二五”期间共获奖4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厅局级一等奖2项),共发表文章200多篇(其中SCI检索20多篇,EI检索近100篇),编写著作5部,申请发明专利22项(14项已授权),获得软件著作权1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