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English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前身系1953年创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骨干系——海军工程系造船科。学院先后创造了若干项全国第一:设计了我国第一艘水翼试验快艇、我国第一艘小型水动力试验潜艇、我国第一艘深潜救生艇、我国第一艘双工型探测与捞雷深潜器、我国第一座船舶试验水平型循环水槽、我国第一套潜艇载荷称重系统、我国第一个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等。培养了一批以院士、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为代表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接受朱德、刘华清、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

学院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和海洋机器人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攻关、团队协作、创新创业、终身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胜任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机器人、港口航道、水利工程等的设计、建造、管理和科学研究,引领行业未来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

学院现有智能海洋航行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水力发电设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船舶结构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船海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3个国家级教学平台,以及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具有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最雄厚师资队伍,现有师资172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专职科研A17人、实验技术人员26人、全脱产博士后22人,具有正高级职称49人、副高级职称7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6人,海内外兼职(客座)教授61人。共有博士生导师72人,硕士生导师113人。近5年,年均科研到款2.66亿元;师生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专著40余部;5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黑龙江省部级奖励。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城市学院、南安普敦大学、思克莱德大学、英国皇家造船师协会(RINA)、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德国汉堡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等国际一流知名大学保持长期密切友好的合作关系,国际五大船级社及多家国内外造船企业和研究院均在我院设立了奖学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国际船模水池会议(ITTC)和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会议(ISSC)的成员单位。学院每年通过研究生高水平国际会议、短期学术交流以及与境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出国交流、联合培养的平台。

学院与中国船舶、中国海洋石油、中国远洋海运、中国交通建设、船级社等单位进行联合培养,中国船舶、中国船级社、美国ABS船级社、法国BV船级社等多家单位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用于鼓励学生学习、创新,每年发放社会奖学金达50余万元。

学院设有创新创业共享基地2个,通过自主运行、自主管理的方式运行,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承办第十二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2023年全国船舶工业CAE软件--数值水池应用大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研究生系列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大赛”等多项国内大型比赛;2023年度我院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80项,其中“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金奖;发布“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12项,并获国创年会项目获最佳创意项目1项,年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经费近50万元。 

专业1: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实力: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试点改革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国防重点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专业简介: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人类将多方位的开发利用海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实现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海军转型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如“辽宁号”“山东号”“福建号”航空母舰、“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 、“深海一号”海上能源站、“蛟龙号”“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等,都与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息息相关。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和设计原理,学生主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人工智能、工程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涉及船舶设计与建造和海洋资源开发的先进技术、科学理论和方法,洞悉新型舰船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设计方法,成为能够胜任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研究、设计、建造、检验和管理等工作的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

毕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97%以上,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无锡、大连等地。毕业生主要到中国船舶、中国海洋石油、中国远洋海运、中国航空、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天科技、中国兵器工业、船级社等知名企业、研究所、设计院,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海事局、海洋局等国家各部委机关。该专业毕业生近三年读研率均超过70%,主要升学单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专业2: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专业实力: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专业简介:

随着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体量的不断攀升,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已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是建设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的核心支撑专业,如:沿海各大港口、南水北调工程、三峡船闸工程、南海岛礁工程等。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河流动力学、海岸动力学、港口规划与布置、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和航道工程,主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工程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新型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涉及港口、航道和海岸工程的先进设计、智能建设和智慧运维管理,成为能够胜任水工结构物设计、港口建设与管理、航道整治、海岸防护、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的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

毕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97%以上,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中国交通建设、中国铁路工程、中国石油等港口、路桥、土木建筑行业的规划、设计、施工、经营管理单位,以及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港务局、海洋局等国家各部委机关。该专业毕业生近三年读研率均超过65%,主要升学单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专业3:海洋机器人

专业实力:

教育部首个海洋机器人专业。

专业简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必须深化实施海洋战略来发展海洋科技和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和安全。海洋机器人专业是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上安全防卫等领域的强大保障,如“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载人深潜器、“悟空号”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天行一号”复合动力高速无人艇等,都与海洋机器人专业密切相关。

海洋机器人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海洋机器人总体设计、操纵控制、导航定位、环境感知等,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人工智能、工程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和船舶原理等背景知识,了解海洋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先进技术、科学理论和方法,明晰传统与新概念海洋机器人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海洋机器人的设计方法,成为能够胜任海洋机器人设计、研发、检验和管理等工作的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

毕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海洋机器人、海洋信息、人工智能等方向技术及管理工作,多学科交叉融合就业面宽。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国船舶、中国电子科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以及政府机关、高等院校。2023年该专业首届毕业生读研率超过80%,主要升学单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 



0451-82519910
版权所有 © 2015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    管理维护:船舶工程学院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船海楼    技术支持:信息化处    邮编:150001
官方微信平台